駕馭情緒風暴:透過正向的體能活動賦予有暴力傾向的兒童

理解和管理孩子的情緒爆發對任何父母或照顧者來說都是一項艱鉅的挑戰。當這些掙扎表現為暴力傾向時,情況可能會讓人感到難以承受。至關重要的是,要以同理心、明智的策略以及注重培養孩子的健康來應對這些挑戰。本文探討了有效的體能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建設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也強調了避免懲罰措施的重要性。

網路提供了大量關於兒童心理和行為的資訊。例如,兒童心理研究所2023年的報告強調,約7-10%的兒童經歷嚴重的情緒或行為挑戰,攻擊性是常見症狀。《今日心理學》 2022年的另一項研究表明,相當多的家長(約40%)很難找到有效的非懲罰性策略來應對挑戰性行為。這些統計數據凸顯了對支持性和積極干預措施的廣泛需求。

解讀情緒爆發和身體參與的作用

遭受情緒困擾的兒童,尤其是那些表現出暴力傾向的兒童,往往缺乏情緒調節技能來處理自己的感受。這可能導致沮喪、憤怒和衝動行為。體能活動不僅是消耗能量;它還是轉移壓倒性情緒、培養自製力和提升勝任感的有力工具。關鍵在於選擇那些引人入勝、積極向上、能夠培養技能的活動,而不是那些可能無意中導致懲罰性循環的活動。

當孩子感到被誤解或無法用語言表達時,他們的身體往往成為主要的宣洩管道。這時,精心挑選的體能活動就能帶來改變。與其訴諸體罰或虐待,因為這些會嚴重損害孩子的信任和心理健康,不如引導他們以健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能量和情緒。

以下是體能活動如何發揮作用:

  • 緩解壓力,宣洩情緒:跑步、跳躍,甚至是激烈的玩耍等高能量活動,都能釋放壓抑的情緒。它能讓孩子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中表達自己的沮喪情緒。
  • 提升專注力和自我意識:參與運動或有組織的運動遊戲需要專注力並遵守規則。這有助於培養孩子專注力,並增強對自身身體和行為的意識。
  • 培養韌性與自信心:掌握新的體能技能,無論是踢足球、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或是完成障礙賽,都能培養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這可以增強他們的整體自尊心,使他們在面對挑戰時不那麼容易做出激烈的反應。
  • 培養社交技能:團隊運動和合作遊戲以實用、親身實踐的方式,教導孩子團隊合作、溝通和解決衝突的能力。他們學會在團體互動中控制自己的衝動。

體能活動背後的目的至關重要。重點應始終放在正向增強、技能培養和情緒支持上,而不是懲罰。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目標是幫助他們學習應對機制,而不是灌輸恐懼或羞恥感。

為維持情緒健康而建議的體能活動:

  • 武術(例如跆拳道、空手道):這些學科強調紀律、尊重和自制。其結構化的動作和對形式的注重,對於那些難以控制衝動的孩子來說,能夠起到極好的支撐作用。跆拳道尤其能促進身體健康,同時也能培養專注力。
  • 團隊運動(如足球、籃球):這些活動能教導孩子合作、溝通、如何妥善處理勝負等寶貴經驗。強調團隊合作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建設性地解決分歧。
  • 舞蹈與動作課程:富有表現力的舞蹈能讓孩子將情緒轉化為創意十足的動作。這是一種非語言的表達情感的方式,可以讓人感到自由自在。
  • 瑜珈和正念練習:雖然這些練習並不總是充滿能量,但它們對於培養身體意識、呼吸技巧和平靜策略非常有效。對於那些容易情緒快速升級的孩子來說,這非常寶貴。
  • 戶外探險(健行、騎乘、自然遊玩):親近大自然能帶來深刻的平靜感。探索戶外能帶來自由感,幫助孩子更踏實,減少內心的煩擾。
  • 障礙賽和敏捷訓練:這些活動既有趣又能消耗能量,同時也能提升協調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在於成功完成課程,培養成就感。

常見問題:

  • Q:讓孩子在生氣時進行體能活動會讓他們變得更具攻擊性嗎?
  • A:如果活動是有組織的,並且以積極的意圖引導,就不會。活動的目標是建設性地引導他們的精力。如果活動感覺像是一種懲罰,可能會適得其反。

  • Q:我如何確保體能活動不會變成體罰? 
  • A:始終保持支持和鼓勵的語氣。專注於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而不僅僅是結果。如果孩子情緒失控,無法安全參與,請先休息一下,嘗試一些安撫策略。

  • Q:如果我的孩子拒絕參加體能活動怎麼辦? 
  • A:從小事做起,讓活動變得有趣。提供選擇。有時,只要和他們一起積極玩耍,就能鼓勵他們參與。

  • Q:這些方法能幫助確診情緒障礙的兒童嗎? 
  • A:是的,這些方法作為補充策略非常有益。但是,對於確診情緒障礙的兒童,與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密切合作至關重要。

  • Q:有哪些跡象顯示體能活動對我的孩子有幫助? 
  • A:注意觀察孩子情緒爆發的頻率和強度是否降低,自我安撫能力是否增強,注意力是否更集中,以及自信心是否增強。

研究:

來源

關鍵發現

兒童心理研究所

2023

7-10% 的兒童會經歷嚴重的情緒/行為問題,攻擊性行為很常見。

今日心理學

2022

40% 的父母難以找到有效的非懲罰性策略來管理挑戰性行為。

應用行為分析雜誌

2021

積極的行為干預,包括結構化的體育活動,在減少攻擊性方面顯示出有效性。

美國兒科醫學會

2020

建議採取包括體育活動在內的多方面方法來管理兒童行為問題。

兒童常見的情緒宣洩方式

  • 言語表達(例如哭泣、喊叫): 40%
  • 肢體表達(如跺腳、投擲物品): 30%
  • 退出/內化(例如關閉): 20%
  • 對他人/物體的攻擊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