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辦公室裡此起彼落的咳嗽聲是不是讓你聽得心驚膽跳?每到秋冬換季,就是流感病毒最活躍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問:「現在去打流感疫苗還來得及嗎?」、「聽說打完會發燒,是真的嗎?」別再猶豫不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Taiwan CDC) 公布的監測資料顯示,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的通報數持續處於高點,且重症案例中高達 90% 以上未接種當季流感疫苗。這數據直接告訴我們疫苗的重要性。另外,來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US CDC) 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 40% 至 60% 因流感而就醫的風險,這在病毒肆虐的季節,無疑是給身體穿上了一層隱形防護衣。目錄
1. 流感高峰期是什麼時候?現在打還來得及嗎?2. 誰是流感高危險群?這幾類人千萬別鐵齒
3. 流感疫苗副作用有哪些?會不會打完反而生病?
4. 公費疫苗 vs 自費疫苗:到底差在哪裡?
5. 關於流感疫苗的常見迷思
6. 結論
7. 常見問題 (FAQ)
8. 研究與數據 (Research & Data)
流感高峰期是什麼時候?現在打還來得及嗎?
大家要知道,流感高峰期通常落在每年的 12 月到隔年的 3 月。你可能會想:「哎呀,現在都已經入冬了,是不是太晚了?」答案是:絕對不晚,現在打正是時候!為什麼呢?因為流感疫苗接種後,身體大約需要 2 週的時間 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如果你現在去診所挨這一針,剛好能在農曆春節前後、大家南來北往聚會最頻繁的時候,讓身體具備最強的防禦力。所以,千萬不要覺得過了 10 月開打期就放棄,只要流感病毒還在活躍,接種疫苗都是利大於弊的選擇。
誰是流感高危險群?這幾類人千萬別鐵齒
年輕人常覺得自己身強體壯,感冒喝喝水就好,但流感可不是普通的感冒!它的症狀來得急又猛,像是高燒、全身肌肉痠痛、極度疲倦等。特別是以下這幾類高危險群,一旦感染,併發肺炎、心肌炎甚至死亡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65 歲以上長者:免疫力隨年齡下降,是重症的高發族群。
* 嬰幼兒與學齡前兒童:呼吸道發育尚未完全,容易併發腦炎。
*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後容易導致原本病情惡化。
* 孕婦:準媽媽接種疫苗,抗體還可以透過胎盤保護肚子裡的寶寶,這叫「一人打針,兩人受惠」。
如果你家裡有這些成員,或是你本身就是照顧者,建立群體免疫是非常關鍵的。
流感疫苗副作用有哪些?會不會打完反而生病?
這大概是最多人卻步的原因了。很多人會有個錯誤印象:「我上次打完疫苗反而感冒了!」其實,目前的流感疫苗多屬於「不活化疫苗」,也就是說疫苗裡面是死的病毒片段,絕對不可能因為打疫苗而感染流感。接種後常見的副作用其實很輕微,最常見的就是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就像被人揍了一拳的感覺),少數人可能會感到輕微疲倦或低燒,但這些症狀通常在 1 到 2 天內就會自然消失。如果你打完疫苗後出現高燒不退或嚴重過敏反應(極罕見),那才需要立即就醫。別把施打後剛好感冒的巧合,怪罪到疫苗頭上喔!
公費疫苗 vs 自費疫苗:到底差在哪裡?
走進診所,護理師常會問:「要打公費還是自費?」這讓很多人霧煞煞。其實,不論是公費疫苗還是自費疫苗,現在市面上幾乎都已經是四價流感疫苗(包含 2 種 A 型流感和 2 種 B 型流感病毒株),保護力差異並不大。主要的差別在於「廠牌」與「製程」:
* 雞胚胎蛋培養:這是最傳統的技術,大多數公費疫苗屬於此類。
* 細胞培養:成本較高,病毒變異率較低,理論上保護力可能稍精準一些,通常是自費項目的熱門選擇。
如果你符合公費資格,直接打公費即可,不用特別花錢;如果不符合資格,花個幾百到一千元打自費疫苗,買一整年的健康平安,CP 值其實超高。
關於流感疫苗的常見迷思
除了副作用,還有幾個迷思我們要打破:1. 「我去年打過了,今年不用打吧?」 錯!流感病毒非常狡猾,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變異,加上疫苗保護力大約只能維持一年,所以每年都要重新接種。
2. 「身體健康就不用打?」 即便你是健康成人,感染後雖然未必重症,但你會成為「病毒傳播者」,把病毒帶回家傳染給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小孩。
3. 「對雞蛋過敏不能打?」 根據最新的醫療建議,除非你以前打流感疫苗發生過嚴重過敏性休克,否則一般的雞蛋過敏者,在醫師評估後通常是可以安心接種的。
結論
面對流感高峰期,我們不應該心存僥倖。流感疫苗雖然不能保證 100% 不會得流感,但它能大幅降低重症與死亡的風險,這才是疫苗真正的價值所在。與其生病後痛苦一週還要請假扣薪水,不如現在就花點時間去診所接種。這不僅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家人的一份愛。常見問題 (FAQ)
Q1: 流感疫苗和 COVID-19 新冠疫苗可以同時打嗎?可以的。根據衛福部與專家建議,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可以同時接種(分開不同手臂施打),或者間隔任何時間接種,並不會影響疫苗的有效性或安全性。
Q2: 打完流感疫苗多久會產生保護力?
平均需要約 2 週的時間,身體才會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建議在流感季節來臨前(如 10 月、11 月)儘早施打,但即便現在是一月,施打仍然有效。
Q3: 為什麼我打過疫苗了,還是得了流感?
疫苗的保護力約在 40-60% 之間,主要目的是「防重症」。此外,如果你感染的是疫苗未涵蓋的病毒株,或是剛好在抗體產生前的空窗期感染,都有可能發病,但通常症狀會比較輕微。
Q4: 孕婦打流感疫苗安全嗎?
非常安全且必要。孕婦是流感重症的高危險群。接種疫苗不僅保護媽媽,抗體還能透過胎盤傳給胎兒,保護出生後 6 個月內還不能打疫苗的寶寶。
Q5: 如果我正在感冒發燒,可以打流感疫苗嗎?
如果正處於發燒或急性中重度疾病期,建議暫緩接種,等病情穩定後再打。如果是輕微感冒(如輕微流鼻水)且沒發燒,經過醫師評估後通常是可以施打的。
Q6: 老年人應該打一般疫苗還是加強型疫苗?
市面上有針對 65 歲以上長者的「佐劑加強型」或「高劑量」流感疫苗(通常需自費),能產生較高的抗體反應。如果經濟許可,這對免疫力較差的長輩是不錯的選擇。
研究與數據
以下表格彙整了權威機構針對流感疫苗效益與風險的真實研究數據:| 資料來源 | 數據/統計結果 | 年份 | 關鍵洞察 |
|---|---|---|---|
|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US CDC) | 流感疫苗在流感季節可降低 40% 至 60% 的就醫風險 | 2023 | 證實疫苗在預防流感感染及減輕醫療負擔上的顯著效果,即便病毒株不完全吻合仍具保護力。 |
| 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Taiwan CDC) | 流感併發重症案例中,超過 90% 未接種當季流感疫苗 | 2024 | 顯示「未接種疫苗」是導致流感轉為重症(如肺炎、腦炎)的最主要風險因素。 |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 每年流感導致全球約 300 萬至 500 萬例重症,以及 29 萬至 65 萬例呼吸道死亡 | 2022 | 強調流感並非普通感冒,其全球致死率不容忽視,接種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公共衛生手段。 |
| 疫苗 (Vaccine) 期刊 | 孕婦接種流感疫苗可使嬰兒出生後前幾個月感染流感的風險降低 63% | 2018 | 證實母體免疫的傳遞效果,是保護 6 個月以下無法接種疫苗之嬰兒的唯一策略。 |
| 美國醫學會雜誌 (JAMA Network Open) | 接種高劑量流感疫苗的長者,相較於標準劑量,因流感或肺炎住院的風險降低了約 24% | 2021 | 針對免疫系統較弱的高齡族群,加強型疫苗能提供更優異的重症防護效果。 |
民眾拒絕施打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調查
- 擔心副作用與安全性:45%
- 自認身體健康不需要:30%
- 沒時間或忘記接種:15%
- 害怕打針疼痛:5%
- 認為疫苗無效:5%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