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雖然社會對性別平等的意識越來越高,但職場性騷擾的事件還是時有所聞。根據勞動部統計,職場性騷擾申訴案件在近年來呈現上升趨勢。這不只是女性會遇到的問題,男性也可能成為受害者。性騷擾的形式很多元,從口頭上的黃色笑話、肢體上的不當觸碰,到發送不雅圖片或訊息,都可能構成性騷擾。
案例分享:小雅的職場困境
小雅是一個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充滿熱情地進入一間新創公司。她的主管是一位資深的部門經理,起初,她覺得主管很照顧她,會教她很多工作上的事。然而,漸漸地,主管的行為開始讓她感到不舒服。他會在小雅經過時拍她的肩膀,甚至有時會假裝不經意地觸碰到她的腰。有一次,主管甚至在下班後傳訊息給她,內容是一些曖昧的言詞。
小雅感到非常困擾,她很害怕,但又擔心如果拒絕會影響工作,甚至被貼上難搞的標籤。她選擇了隱忍,但主管的行為卻越來越大膽,讓她每天上班都心驚膽戰。直到有一天,主管在會議室裡,藉著指導工作的名義,試圖觸碰她的手。小雅終於鼓起勇氣,大聲制止了主管,並衝出會議室。
這個事件讓小雅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無助。她不知道該找誰說,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她的遭遇,其實是許多職場性騷擾受害者的縮影。在恐懼、羞恥和權力不對等的壓力下,許多人選擇了沉默。
但沉默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讓加害者變本加厲。所以,我們必須學會保護自己!
六大自我保護機制
1. 勇敢說不,明確拒絕
當性騷擾發生時,第一時間最重要的就是勇敢說「不」!無論是口頭、肢體或訊息,都要明確地表達你的不舒服和拒絕。例如,你可以直接說:「請你不要再這樣做,這讓我感到不舒服。」或「請你放開我。」你的明確拒絕,能讓對方知道他們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如果當下無法立即反應,事後也要盡快用簡訊、電子郵件等方式,再次重申你的立場。
2. 蒐集證據,保留紀錄
當你感到不對勁時,就應該開始蒐集證據。性騷擾的證據不一定是實體的,任何能證明事件發生的紀錄都很有用。
- 人證: 詢問身邊是否有同事看到或聽到相關的行為或言詞。
- 物證: 任何曖昧的訊息、不雅的圖片、錄音、錄影,甚至是你在事後寫下的日記,都可以作為證據。
- 時間、地點、人物: 盡可能詳細地記錄下每次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在場人物。
這些紀錄能幫助你在後續申訴時,提供更具體的佐證,而不是空口說白話。
3. 尋求協助,別獨自承受
不要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尋求協助是保護自己的重要一步。你可以向信任的同事、朋友、家人或專業人士求助。在職場上,你可以尋求以下管道的協助:
- 公司內部: 尋找人資部門、性騷擾防治委員會或高階主管。
- 公司外部: 撥打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的性騷擾防治專線 (02) 2321-2100,或各地區的性騷擾防治中心,尋求專業的諮詢和協助。
專業人士能提供你法律上的建議,並陪伴你度過這個困難的時期。
4. 提出申訴,走正式管道
當你已經蒐集足夠的證據,並且決定要採取行動時,提出申訴是必要的。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每個公司都有義務設置性騷擾申訴管道。你可以向公司的性騷擾防治委員會或人資部門提出書面申訴。如果公司沒有處理或處理不當,你也可以向地方政府的勞工局提出申訴。
提出申訴後,公司或勞工局會啟動調查程序。這是一個正式的過程,雖然可能會讓你感到壓力,但這是讓加害者受到懲罰,並保護自己權益的唯一途徑。
5. 了解法律,保護自身權益
懂得法律知識,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在台灣,與職場性騷擾相關的法律主要有《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和《刑法》。
- 《性別工作平等法》: 主要針對職場上的性騷擾,規定雇主有防治性騷擾的責任,並提供申訴管道。
- 《性騷擾防治法》: 適用於非職場上的性騷擾,規定了性騷擾的定義和相關罰則。
- 《刑法》: 如果性騷擾行為涉及強制猥褻或強制性交等嚴重犯罪,則會依照刑法處理。
你可以透過政府網站查詢相關法條,或向律師諮詢,讓自己對這些法律有更深入的了解。
6. 尋求心理諮商,修復心靈創傷
性騷擾不僅是身體上的侵犯,更是對心理的巨大傷害。許多受害者在事件發生後,會出現焦慮、恐懼、失眠,甚至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症狀。因此,尋求心理諮商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師能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你表達內心的感受,並學習如何面對和處理創傷。這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勇敢面對自己的第一步。
常見問答 (FAQ)
Q1:什麼樣的行為才算是職場性騷擾?
A: 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職場性騷擾是指在執行職務時,任何人對他人實施性要求、具有性意味之言詞或行為,或以展示或傳閱性騷擾相關物品,而影響到他人工作表現或造成敵意、侮辱性、脅迫性或騷擾性之工作環境。
Q2:如果我沒有直接證據,還能申訴嗎?
A: 即使沒有直接證據,你還是可以申訴。你的申訴內容本身就是證據的一部分。但為了增加成功機率,建議盡可能蒐集間接證據,例如:目擊者的證詞、你與他人的對話紀錄,或是任何能佐證你說法的事實。
Q3:我擔心提出申訴後會被公司報復,該怎麼辦?
A:《性別工作平等法》明文規定,雇主不得因勞工提出申訴而予以解僱、降職或減薪等不利待遇。如果發生報復行為,你可以向勞工局申訴,雇主可能會面臨罰款。
線上資源與參考資料
【輕時光Easytimes】
【輕時光Easytimes】分享日常解方、美研時光、健康知道、富養人生等多元內容,從自我照顧到心靈覺察,從外在美感到內在富足,讓身心都在日常中慢慢綻放,請追蹤我們紛絲團。 →

Follow Us